國家一級作家市政協(xié)學習文史委主任王清平:我所寫的農村生活還是小時候的農村生活,比如洪澤湖畔、麥田云雀都還是童年時代的鄉(xiāng)村生活,能看到時代的烙印。
在王清平的作品中,不僅有他親身經歷的蘇北農村生活,更有對地級宿遷市建設的見證與記錄。1982年,王清平被分配到泗洪縣太平中學任教。彼時,改革開放使整個中國文壇重現(xiàn)生機。王清平也開始寫作生涯,從散文到小小說再到紀實文學,每一種體裁都有涉及,首部散文作品就獲得新華日報的征文二等獎。但是接下來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方向在哪里?王清平感到十分迷茫。
國家一級作家市政協(xié)學習文史委主任王清平:寫作也做有一些彎路,開始不想搞文學了,想搞一些報告文學、搞一些經濟研究之類的,所以后兩三年的時間寫了很多經濟方面的論文。
1991年,王清平進入政府部門工作,忙碌的工作和豐富的經歷讓生活有了變化,也讓他找了時代文學的筆鋒“官場文學”,新奇的視角很快受到讀者的關注,也將王清平的文學事業(yè)推向了頂峰。
國家一級作家市政協(xié)學習文史委主任王清平:有時候剛有一個想法,出版社就把你合同簽掉了,逼你幾個月要拿出稿子這種狀態(tài),所以大概在2001年到2009年之間,連續(xù)八年時間幾乎每年都要寫到一到兩部長篇小說。
令王清平欣喜的是,這些年,不僅自己迎來寫作的春天,宿遷的文學創(chuàng)作隊伍也不斷壯大,現(xiàn)有15位中國作協(xié)成員和95位省作協(xié)成員。文學作品類別也不斷豐富,作家作品屢獲大獎。讀書班、文學獎評比等文學活動更是頻繁開展。
國家一級作家市政協(xié)學習文史委主任王清平:走上有組織、有陣地、有人才這樣的一個發(fā)展道路,老中青梯隊比較明顯,從事創(chuàng)作的門類也比較齊全。
2014年經過王清平等人的不懈努力,全省第一家全額撥款的文學院在我市設立,作為我市發(fā)展文學愛好者和組織文學活動的主陣地。專業(yè)化的中青年作家得以迅速崛起,給宿遷文壇注入了新力量和新希望,加上市委、市政府對文學發(fā)展的高度重視,宿遷文壇已經步入了收獲的時節(jié)。
國家一級作家市政協(xié)學習文史委主任王清平:現(xiàn)在我們感到有苗頭的好的苗子很多,其中一只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我們市的網絡作家崛起,這個是很了不得的我們,就是又存在價值的,適應時代需求。